玩咖

不是不自律也不是對食物有著無法控制的痴迷!會忍不住想吃東西的「情緒性進食」

不是不自律也不是對食物有著無法控制的痴迷!會忍不住想吃東西的「情緒性進食」
(圖/Unsplash,下同)

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感到低潮的時候,明明不覺得餓,卻想來點高熱量的食物來撫慰自己?整天面對難纏的客戶,好不容易停下手邊的工作就想找點東西塞進嘴巴裡?回想起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吃東西」似乎成了各種不順心的解藥?如果經常為了飢餓以外的理由而不自覺的想找東西吃,就要留意自己是否已經陷入藉由食物作為一種情感彌補的「Emotional Eating 情緒性進食」了。

並不是缺乏意志力更不是對於食物有著無法控制的痴迷,而是在各種恐懼、擔心、焦慮、孤單或是無聊的情緒下,被刺激而產生的一股難以控制、想吃東西的衝動,這個時候食物成了填補情感的工具,而不再只是為了解決生理上的飢餓;在感到焦慮不安時,體內的壓力荷爾蒙也就是皮質醇的分泌會增加,讓血壓、血糖與心跳都跟著上升,以準備應付各種棘手的狀況,進而對高熱量、可以提升血糖的食物產生出渴望感,想要靠著嘴裡來些能快速補充能量卻沒什麼營養的高油、高糖或是高鹽食物來緩解情緒上的不安,同時帶來愉悅及安撫心情的效果。

透過進食來紓緩壓力、獎勵自己是種滿常見的自我安撫方式,只要有意識地覺察到受了情緒的影響,還是能有調適情緒性進食的方法,可以透過持續的記錄來幫助察覺自己是為了什麼情緒或情境影響而進食,幫助發掘出什麼才是真正的飢餓感;另外就是找出「吃」以外有什麼能安撫自己的方式,最好能找到像是吃東西一樣簡單、容易實行的事情,例如散步、擼貓、遛狗等等;再來就是不要讓自己處於太累或透支的狀態,因為在過度的壓力下,有限的認知會讓我們無法克制自己用「想吃就吃」來逃避失落感,最後就是在吃不怎麼健康的垃圾食物時,可以用自己的「非」慣用手,來減緩進食的速度,避免自己進入沒自覺的進食狀態。

猜你喜歡

TOP

  1. 如果《魷魚遊戲2》換成台灣演員?網友點名:徐乃麟演李政宰、TOP找柯震東、劉冠廷扮朴成焄、許光漢是魏嘏雋…孔劉則是大家都很害怕的梁赫群!
  2. 喝茫答應魏如萱這個要求 楊祐寧酒醒嚇出一身冷汗
  3. 黃鐙輝銓釋小人物悲歌 台北街頭牽羊引路人關注
  4. B.A.P、珉豪年假首日北高開唱 振永1/18會台粉
  5. 中島美嘉台北演唱會加開一場 LUCKLIFE攜新作2/15登寶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