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爆點/溫暖美味又療癒人心!是枝裕和Netflix《舞伎家的料理人》保證好吃
Netflix日劇《舞伎家的料理人》(舞妓さんちのまかないさん/ The Makanai: Cooking for the Maiko House)改編自漫畫家小山愛子自2016年開始於《週刊少年Sunday》連載的同名人氣漫畫,作品早前也被改編為動畫,真人版《舞伎家的料理人》影集,則是日本名導是枝裕和2018年以《小偷家族》拿下坎城金棕櫚之後,回歸日本首部擔任編導的作品。
《舞伎家的料理人》發生在京都祇園的花見小路,「朔」這個屋形(舞伎宿舍)裏的故事。兩個16歲女孩野月季代與戶來菫懷抱夢想,一同前往祇園接受舞伎訓練,優秀的小菫被看好為祇園下一個明日之星,而表現欠佳,被刷掉的季代,則因緣際會成了屋形的料理人,以一道又一道美味的料理照料也療癒上上下下的大家,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點開《舞伎家的料理人》會發現,你想念的是枝裕和都在這裡了,舞台回歸他熟悉擅長的日本下町日常風景,小巷弄裡的老房子裡發生的人情故事,藝伎演出是門檻極高的傳統技藝,就連一般日本人都無法輕易接觸,《舞伎家的料理人》讓我們離這神秘的職業又近了一點。9集的影集作品,滿載是枝裕和的溫暖神采,此次與多位導演共同合作拍攝,也讓故事有了不同的節奏、風貌和氣味。
兩位女主角季代與小菫分別由森七菜及出口夏希飾演,是枝導演在調教少年演員的功力有目共睹,自然清爽不做作的演技,讓這兩個少女閃閃發光。配角們集結了各種實力派演員,常盤貴子、松坂慶子、橋本愛、松岡茉優,以及是枝常見的老搭檔Lily Frankly。最驚喜的客串,大概是大導演三谷幸喜飾演的本人了。雖然只陪伴了歌舞伎名家彌十郎出現了一場戲,短短的出場就被舞妓們給拖走,仍舊充滿存在感。飾演舞妓鶴駒的福地桃子,還跟三谷導演開口討了大河劇《鎌倉殿》中的角色,實際上她本人還真的有出演《鎌倉殿的13人》,兩人逗趣的對話令人莞爾。
既然是發生在京都的故事,京都最重視的「旬」,當季的風景、節慶、美麗食材等等,各種可愛美好的傳統文化、禁忌和信仰,也都在《舞伎家的料理人》裏被好好詮釋出來。由於藝伎在結婚之後必須引退,在「朔」這個家庭裡,有好幾個非典型的日本女性形象,飾演屋形媽媽的常盤貴子是單親媽媽,女兒涼子也在屋形裏長大;嫁人之後引退又離婚回歸的吉乃(松岡茉優飾演),以及拒絕前途似錦的建築師求婚,繼續留在祇園獻藝,蟬聯七年藝伎頭牌的百子小姐(橋本愛飾演)都表現了同樣的價值觀:自我的成就及幸福與否是靠自己,不必靠男性來定義。在象徵日本最傳統的核心,本身就是極有挑戰性的訊息,祇園女性的掙扎,或許有一天能夠得到真正的改變契機。
一起抵達祇園的兩個女孩,小菫在短短時間內成為舞伎出道,季代則是隱身在廚房裡的妙手料理人,以自己的廚藝,全心替夥伴加油,「妳的嚴以律己是最棒的才能,但是那種嚴苛會讓人遠離,等哪天回過神來,你一直都獨自ㄧ人在跑。所以你一定要記得珍惜,身邊那個少根筋的料理人。」這是百子小姐在小菫出道之前對她說的話,看似說教,其實是百子本人的心聲。藝伎和舞伎要經過多麽嚴格的訓練養成才能出師,溫柔如創作者,替每個角色都配了一個自己的靈魂伴侶,兩個少女、兩個成年藝伎,以及兩個中老年媽媽,兩兩成對互相依靠,無論成就高低與否,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有我接住妳,我都在。禍福與共、唇齒相依,在競爭激烈的京都祇園裏,這就是創作者給予角色最大的溫柔了。
在一個領域沒有成功不代表失敗,可能只是還沒有遇見那個命中注定的歸宿。《舞伎家的料理人》以料理輕輕接住了舞伎之路受挫的季代,再經由她溫暖的手,做出各種充滿溫度的料理,親子丼、麵包布丁、狐狸烏龍麵、以及一口大小的三明治。簡單日常的料理,治癒在祇園裏闖蕩,疲憊不堪的女子們。前一代料理人幸子老師告訴季代的那句話:「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妳要做出大家都覺得『算是好吃』的料理,不然就無法持續。」普通又超讚,美味又療癒人心,其實最難。
日本文化歌頌和讚頌死亡,擁抱離別的精神,都在藝妓的演出裡,如同百子小姐說的:「就算練了幾百幾千次來記住舞,次次都有所不同,就像這些楓葉,還有那顆月亮,今天來看我跳舞的人也是,已經不會再次處於同一個瞬間。是一期一會啊。所以我總是一邊在心裡說著『珍重再見』,一邊跳著舞。」每一次的初見,或許都是最後一次告別,一期一會的淒美和珍貴,隨著季節的流轉,在祇園裏,是這樣被無比珍惜著。
我們都嚮往功成名就的人生,但大部分人的人生,其實也都是這樣普通度過的。錯過了舞台,卻在料理台找到自己的歸宿,季代就如同劇中媽媽所說,像是門前守護神「阿多福」般笑嘻嘻的存在,用笑容抵禦外界的種種,也用笑容守護著屋型裏的女子們。料理人季代的短短9集的故事令人意猶未盡,如果《舞伎家的料理人》能夠推出第二季或電影版,端出更多美味的料理那就太好了!
《舞伎家的料理人》Netflix播映中
菜記士多: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