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爆點/菜記士多:《游牧人生》 失敗者的浪遊
本屆金球獎拿下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2項大獎肯定,同時被看好為奧斯卡大熱門的《游牧人生》(Nomadland),由華裔導演趙婷執導、奧斯卡影后法蘭西絲麥朵曼主演兼製片。故事從美國內華達州開始,一間經營長達80多年的小鎮工廠關閉,經濟命脈不再,也連帶使小鎮從此從地圖上消失;失去家人、工作與房子的女主角芬恩(法蘭西絲麥朵曼 飾),把家當裝進露營車後上路,就此展開一場探索自我內在與人生的大長征。
獲得極高評價的《游牧人生》,是導演趙婷繼《哥哥教我唱的歌》、《重生騎士》後第三部劇情長片,劇組追隨真實美國現代遊牧民族,歷經近半年拍攝期,捕捉到的大部分浪遊者,都是五十歲至七十五歲左右的戰後嬰兒潮,正是美國失落的一代。其中一位浪遊者琳達梅伊向芬恩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她辛苦工作一輩子,直到退休才發現,自己能領到的國民年金,僅僅只有五百五十美元。
溫柔批判 商業機器
浪遊開始於不得不,起因於美國夢的破滅,同時也是創作者對商業機器領軍主宰的美國主流價值,進行的一場溫柔批判。趙婷繼承美國大導泰倫斯馬立克的風格,大量使用廣角鏡頭及自然光呈現廣闊的天然地景,常在日出與日落的魔幻時刻進行拍攝,補捉將暗未明且帶有神祕感的天光,讓全片彌漫著夢幻且曖昧的氛圍。
芬恩帶著傷痛,開著她僅有的露營車,踏上居無定所的旅程,而這場沒有設定終點的壯遊,讓她看見山和大海,以及一望無際的峽谷與荒漠,也擁抱參天巨木,遇上了和她相同或不同、各種溫暖及受傷的心。有人能夠相伴走一段,有人或許只是簡短交談,但都在交會中,彼此鼓勵或互相療癒,成為對方往前的力量。
上不上路 只是選擇
走過嚴寒、烈日、暴雨和春暖花香的旅程,芬恩才終於明白自由的真意,找到浪遊的目的,也有了勇氣回到一切開始之處——早已廢棄的小鎮廠房。她和擁有自己與逝去丈夫無限回憶的屋子,深深地看一眼,告別過去,並再次踏上游牧的旅程。電影最後,遊牧族領袖鮑伯威爾斯對芬恩說:「遊牧生活最棒的一點是,我們從不說最終的告別,只說路上見。」
無論在何處,游牧者常被視為人生的失敗者,但就如同芬恩和朋友女兒的對話:「我媽說妳是流浪漢(homeless),是真的嗎?」芬恩的回答是:「不,我不是流浪漢,我只是沒有房子(houseless)。」上不上路,往往只是一種選擇,或許對某些人來說,哪裡都不是歸屬,他們的歸屬就在路上。「致那些不得不上路的人,我們路上見。」
《游牧人生》上映日期:3月19日
影評/菜記士多 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