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

嘴巴說沒事 其實心裡很有事?「憤怒」時不壓抑的練習

(圖/Unsplash,下同)

在多數的社會文化中「憤怒」是一種讓人極度壓抑的情緒,從小被教育不能耍脾氣、生氣的人就是不對,一旦表現出憤怒就會被貼上不理智、沒修養的標籤,而且也擔心生氣會破壞人際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在怒火中燒時只能死命地壓抑,為了避免衝突只能不斷的下修堅持、做出任何妥協或嘗試,就是不能在人前流露出內心的感受或是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認為負面的情緒會影響破壞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壓抑住內在的情緒,當個好配合、好說話的人其實只是在傷害自己,一旦忍耐委屈久了,心中就會累積很多的不滿、當不滿再持續堆疊發酵就形成了怨恨,認為自己的付出不被感激或得不到期望的回報,更會覺得自己的付出很不值得;長期壓抑下來,很可能會在某天產生令人擔憂的大爆發,嚴重時更可能造成精神方面的問題。

走得快的人比較不快樂?研究指出:走路速度可以窺見一個人的快樂指數

其實憤怒也是一種正常情緒,當生氣時最重要的是先正視自己的感受,認真對待讓你憤怒的事情,不需要暴力溝通,只要精準的表達出不滿、將心裡不舒服的原因說出來,別人才會知道自己的感受與需求,自己也不會因為過度的隱忍而導致事後怨恨他人或責怪自己。

面對油然升起的憤怒心情,必須允許自己將情緒釋放出來,當下盡可能先離開現場,無論是到沒有人的會議室、天台、樓梯間以拳擊的方式將怒氣發洩出來,或是到空曠的河堤、海邊放聲吶喊,在家時就猛力地垂打枕頭,這些方式只是為了不壓抑、幫助釋放內心的負面能量,當憤怒有了出口就會重新有了力量,能為自己的立場發聲也能為自己站出來,就不會再對事情感到無力,不會在事後責怪或怨恨他人,並找回自己的自主權。

憤怒一旦被壓抑,就無法在關係中好好的保護自己並建立出健康的人際邊界,如果承受的壓力沒能被好好的消化或是無法捍衛自己,就會逐漸累積形成不好的後果,當情緒提醒我們受到侵犯時,如果能成功的保護自己,不滿、怨恨、不值得...等種種負面情緒自然就會漸漸褪去、消散了。

猜你喜歡

TOP

  1. 年末必備!精選7款必買的無印良品禦寒、居家、療癒生活小物!
  2. 《太太太厲害》網友敲碗第二季 導演爆「看天時地利人和」
  3. 歷經小三風波再出發 吳卓源寒流淋雨下場曝光
  4. 片山凉太來台宣傳第二張個人專輯 恐龍的皮送上三顆龍牙化石祝福
  5. SCOOL夢之隊操成熊貓眼 王學駿自曝邊騎車邊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