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

躲避疫情該如何避免家人失和?當全家都宅在一起的相處之道

(圖/Unsplash,下同)

隨著疫情升溫、確診數的攀升,學生們已開始全面停課,也有不少公司讓員工開始在家工作,加上必須減少不必要的活動或外出,待在家的時間長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比平時增加很多;比起朋友,家人之間的溝通相處更沒有距離,也更容易將彼此的缺點無限放大,過去還有各自的活動或安排能夠緩解相處時的摩擦,如今不得不長時間聚在一起,加上疫情帶來的焦慮不安,就成了衝突的催化劑,該怎麼在躲避疫情的時刻與家人好好共處呢?

一味的成全與退讓最後只感動了自己!「好人們」該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了

當原本需要上課、上班的大家,回到家中展開遠距學習或在家工作的模式,一定會面臨到時間界線被打亂、工作與家務混雜的局面,這時事前的規劃與分工就有絕對的必要,先將各自該負責的部分說好,才能讓共同宅在家的日子運轉順暢。

接下來就從設定各自的行程表開始做起,清楚定義好自己什麼時段需要獨處工作、上課或是想保有一段不被打擾的私人時間、什麼時候可以放鬆與家人一起度過,將每件事預設好開始與結束的時段,學習分配在家生活的重心,將專注力放在該做的事情上,自己為自己做決定,畫好彼此的界線不要插手管別人的事,遇到偶有衝突或干擾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有什麼可以調整的地方,從自己的部分先想辦法解決,不要一味的要求對方退讓或配合;人通常只要覺得需求被尊重了,就能冷靜下來好好聽聽對方的想法,並從中找出折衷或是較好的解決方式。

如果真的需要家人的配合或做出改變,直接說出口難免會讓對方產生立即的壓力,如果此時又因為急躁或沒耐性等種種原因而無法好好溝通,最終很可能導致不愉快的收場或陷入互相指責的結局。先從客觀的角度陳述事實或經過,再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具體地說出對對方的需求,一般容易起爭執通常都是因為沒有循序說明並表達出個人感受的結果,直接跳到「要求」會讓溝通充滿對立;同時也要學著有耐性的伶聽,才有可能在小空間、近距離的共處中,讓關係保有彈性,並提升好的溝通品質。

最後就是盡量減低焦慮感,24小時放送的疫情新聞讓恐懼、擔憂與壓力不斷累加,面對焦慮程度較嚴重的家人也不用因此而去苛責,透過建立每天的固定的日程,減少一直觀看新聞的時間,降低各自的壓力,也比較不會破壞家人之間的關係。

(圖/翻攝自臉書 @chencj)

猜你喜歡

TOP

  1. 首屆「Mondelēz當代新銳甜點獎」揭曉 「星忱甜點」奪大獎
  2. 楊祐寧求歡跳「創意國標舞」 曾沛慈婆媳過招好氣又好笑
  3. 婁峻碩霸氣為歌迷圓夢 做這件事情逼哭女粉絲
  4. 金馬61攜手SEic推出史詩級聯名電輔車 金馬得主壓箱禮品大到車子載不下,但可以帥氣騎回家!
  5. 王ADEN虧歌迷「小色魔」 大秀猛肌放送原味上衣